1. 首页 > bob球网 > 行业资讯

咏远想李_李咏

日期:2023-11-25  作者: 行业资讯 点击数:1

  在主持人李咏的舞台上,俞敏洪表演过插秧,李彦宏跳过探戈,马未都唱过《红灯记》,李开复玩儿过魔术,余秋雨示范过什么叫“锄禾日当午”。

  经过常年积累,李咏悟出了一个破解嘉宾提防他的招数叫真诚。他一真诚,嘉宾都懒得戴面具了。直到现在,人们都还记得李咏在《幸运52》舞台上的口号:幸运52,谁都会有机会。人们也还记得李咏在《非常6+1》舞台上用拇指、食指和小指摆出来的“6”和“1”的字符号。

  他最近一次出现在公共场合,已经是8月13日。他在首都国际机场,往日标志性的长发已经令人惊讶地变成了短发,妻子和女儿在他身边。

  两个月后,李咏的妻子哈文在微博公布消息说,“在美国,经过17个月的抗癌治疗,2018年10月25日凌晨5点20分,永失我爱…… ”

  李咏的百度词条变黑,微博成了怀念李咏的舆论场。央视新闻发微博悼念李咏:“再见了,李咏!怀念荧屏中帅气潇洒的你;怀念节目中欢声笑语的你;感谢你把欢乐和笑声留给了观众。愿你一路走好!”

  李咏在家排行老三,前面有两个姐姐,大姐大他8岁,二姐大他6岁。李咏出生时,父亲喜极而泣,跑到大街上给母亲买礼物,走了好几条街道,最后买了一个肥皂盒。

  父亲从小就非常疼爱李咏,而父亲也把一生未如愿的理想都寄托在了李咏身上,从小给李咏打扮成抹着头油的三七开发型,因为这是他心中文化人的形象。

  李咏七岁那年,急性阑尾炎发作,送到医院手术室时,阑尾炎突然不疼了。父亲后来安慰李咏说,在英国,贵族家庭的小孩都会割阑尾。

  李咏父亲年轻时在兰州一家中药店当过学徒,19岁那年被派到上海进修,再次回到兰州时感觉待不下去,第二年就回到了上海,继续坐在药房高台上记账抄药方。父亲在那时候练出了一手好字,也要求李咏写竖版繁体字。

  父亲颇有文采,誊写稿件时,只要错一个字就撕掉重写。后来《新疆年鉴》中铁路发展史的部分,几乎全部是李咏父亲的署名。

  1951年秋天,李咏父亲离开上海,到兰州铁道学校读会计专业,认识了小他7岁的李咏母亲,彼时李咏母亲还在兰州师范学院读书,两人很快结婚。

  父亲毕业之后,被分到乌鲁木齐铁路局工作,任党委秘书,1952年兰新铁路动工,父亲去到新疆更深处,母亲和其他家属来到了乌鲁木齐。1958年,兰新铁路修到乌鲁木齐,李咏父母团聚,十年后,李咏在乌鲁木齐出生。

  高中时,李咏喜欢画画,每天做完功课后就在小本上画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人物,一晚上能画四五个,因为画得像,同学常常用邮票换李咏的画。有时一本二三十页的“三国人物”能换一套很好的邮票。

  高一李咏就成为了学生会宣传部长,组织同学们筹办了一次铁路系统黑板报大赛,李咏用三天时间画出了一副4米长的黑板报,几乎乌鲁木齐市所有的校长都来观摩这幅画。

  因为突出的绘画天赋,西北民族学院艺术系到新疆招生时,教导主任鼓励李咏去面试。但是李咏第一次面试失败了。

  西北民院的老师看了李咏带来的面试作品特别高兴,但是一问才知道,李咏高一,还没有毕业证。

  等到真正临近高考时,李咏去参加西安美术学院的考试,发现没有面试,只需将作品邮寄过去,合格者直接进去复试。李咏不愿意被这种不严谨的选拔体质束缚,考虑了几天,放弃了美术专业。

  高中三年,李咏没有参加过运动会。高一那次他在教室里画画,高二那次他在广播室里读稿。

  运动会结束,团委书记找到李咏,带他去见了学校的音乐老师,老师曾经师从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。老师从广播里听到李咏的声音,觉得他是唱歌的好苗子。

  老师觉得李咏条件好,带他去医院检查嗓子,医生结论是“声带闭合很好,宽、厚、长,像瓷砖一样光滑。”很快,李咏就和刘老师上课了。一年以后,李咏可以很完整地唱完哈萨克民歌《嘎哦丽泰》。

  因为用声过度,李咏在高二的一天突然失声,医生的诊断是“声带小结”。住院两个月,李咏每天输液、打激素,两个月后的一天早上,李咏起床后对自己说了声:“你好!”猛地发现,声音变得低沉嘶哑,再不是之前高亢明亮的音色。高音唱不上去,李咏放弃了唱歌这条道路。

  1987年,李咏考上北京广播学院,老师听到这一条消息,跑到李咏家劝说他,想让他复读一年考音乐学院。可李咏等不起了,高考实在太难熬了。

  李咏嗓子条件好,大学期间老师拿他的发音做榜样。不过,他大学时总逃课,可他也厉害,最后一次考试考了全班第一。有人不相信,提出重新给李咏核分,最后还是第一。

  1991年,大四第二学期,李咏被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对外部学习,实习期快结束的时候,央视开始面向各大对口院校正式招收播音员,全北京一共10男10女进入最后的面试环节。

  现场读了一个300字的新闻急稿,又回答了几个类似脑筋急转弯的问题,李咏回到对外部继续实习。

  过了一段时间,吕斌主任把李咏叫到办公室,告诉他,留下的就是他,并要求他严格保密。几天之后,央视正式通知他被录取,1991年中央电视台唯一一个播音员名额就给了李咏。

  这种事不是说来就来的,李咏上大学刚开始好几个月,都不与同学来往,学习好,却有些自闭,老是感觉自己是从边远山区到北京求学的,和城里孩子玩不到一块儿。

  周末,他美院学画画,在马路边等车时,很多结伴而行出去玩儿的同班同学看到他,觉得他很奇怪,很多女同学都说:他不说话,走哪儿都背着个画夹子。

  有一次在阶梯教室上课,哈文恰好坐在李咏右侧,他们中间隔着楼梯。李咏用右眼瞄她,那一瞬间,李咏被哈文的外貌击倒了:“侧脸轮廓很美。”就那么一眼,李咏便认定哈文是他一见钟情的人。

  李咏开始对哈文主动发起进攻,上课经常“骚扰”哈文,撕掉课本上的纸张,专门画哈文,画好之后,把画递给她。

  哈文白了他一眼,快速把画拿走,嘴角上扬,又表现出讨厌李咏的模样。李咏觉得他有戏。不久后,在一次同学聚会上,李咏问哈文,她对男朋友有咋样的要求。哈文说,她的理想型男友的身高至少得有一米七。李咏达标:上礼拜体检,我一米七五五!

  这次,哈文没有直接给李咏答案,而是去询问了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工作的父亲的意见。哈文的父亲不同意,觉得他们还年轻,应该以学习为重。

  李咏知道哈文是一个非常尊重家庭意见的人,面对败在他和哈文面前的第一个阻碍,他没放弃,他希望哈文再考虑考虑,不能一下子就把这段即将发生的恋情,给断在了种子出芽前夜。

  在恋爱面前,李咏有一套。他开始装颓废,不出门,不见人,留胡子,让自己会变得憔悴。鼓捣班上的同学把他的状态告诉哈文。李咏不是一个工于心计的人,但是在恋爱面前,不是事儿。

  李咏在班上学习好,人也不错。哈文身边的女同学开始对哈文说:哈文要是不动心,才叫怪呢。

  1988年元旦,李咏买了两张演出票,让一位女同学把票转交给哈文,哈文没有拒绝。演出结束后,李咏在一个小花园里再次向哈文表白。哈文很矜持,没有直接答应。李咏顺手从地上拔起一朵野花,如果哈文接过李咏手中的野花,他们就在一起,如果不接,就不在一起。

  哈文没说话,空气突然变得安静,双方陷入寂静的黑夜里。可就在最后,哈文一抬手,把花拿走了。

  恋爱从来都是两个人的事儿,可恋爱也得需要经济支持啊,李咏大学那会儿,家里每个月只给他一百块钱,一个人花还凑合,但是两个人就不够了。

  初恋最忌讳的就是和另一半谈钱,有一次李咏实在熬不过去了,还是去找了哈文要钱。总这样可不行,他开始寻思给自己挣钱情的开支。电化教育馆给英式教学资料配音,15分钟9块钱;去内蒙古饭店当司仪,拉着哈文去饭店驻唱歌手,一个月一千多。

  开始有钱了,他们便鼓捣起自己的打扮来,李咏亲自设计他们的“情侣款”,可幸福了。还请哈文的朋友喝了当时的“奢侈品”——酸奶。不过,那时他们的情侣关系还没有对外界全部公开,在请同学喝酸奶时,李咏还是哈文“关系特别好的男同学”。

  李咏自认为,他的第一桶金出现在1991年。那年,他朋友办了个小公司,他合法帮忙倒腾生意,赚了别人几年的工资。

  拿着钱,哈文携李咏去宁夏见自己的父母,在那里,李咏阔绰了一把,又是给家里换电视机,又是给家里添置新沙发,第二天早上起来晚了,准老丈人都已经把饭给做好了,洗漱完成,上桌直接吃。李咏别提有多开心了。

  时间过得真快,他们要离开北京去外地实习了。李咏在上海新闻台,哈文在江苏无锡电视台,一个月没见面,可把李咏急坏了。

  他在上海时,从上午5点开始工作,到晚上10点多结束。他有一个小宿舍,放在宿舍的电视机播出的节目不好看,除了工作,他整天想哈文。剩下的时间就是在屋子里吃泡面,看《资本论》。

  他父亲和岳父都说过,读大学不是学专业,而是在大学期间学习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。李咏终身受用。

  23岁的李咏大学毕业后,被分到中央电视台,家里可开心了。在北京接受秘密训练后,他却被派到了西藏电视台,一去就是一年。对于一个沉浸于热恋期,且心怀抱负的热血青年来说,这哪受得了。

  不过,在西藏的那一年,他认识到了另一个自己,他开始在那里读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孤独哲学文本,专研佛洛依德对人类心理本质精神的实际贡献,思考一个强者该有的孤独感,可他已经被彼时的孤独感压得喘不过气来,想哈文想到发狂。

  他开始找突破口发泄思念之情。每周只能通一次卫星电话的他选择写信,想把他对哈文的所有思念都写在信封里,让哈文明白他的衷肠。一封又一封信从西藏向内地走去。

  很快,一年就结束了,李咏没告诉哈文见面的具体时间,当李咏在买上99朵玫瑰花,去见哈文时,他激动坏了,他预想过很多见面的场景。

  “我回来了。”见面的那一刻,哈文哭成了一个泪人。1992年9月26日,他们就结婚了,李咏再也不想和哈文分开。他们在单位分给李咏的11平米小屋里,自顾自地生活了十年,有一天,哈文说,两个人挺无聊的,家里有些清净,李咏是李家独子,总该有个后代。

  哈文这么一说,李咏就开始觉得压力来了,责任就大了。抓紧地,赶紧做准备工作,造人。

  于是有了他的女儿法图麦·李。按照的习俗,女儿出生前,李咏请过一位德高望重的阿訇(意为老师或学者)为女儿取名字,各个寓意深远。有“高人”指点他们,女儿像妈妈,阳气足,挺倔,要取一个阴柔点儿的名字“压一压”。最终,他们选了“法图麦”。

  在自制电视节目时代,中国的电视台基本上采取“卫视学中央”模式,逐渐陷入节目单一化局面,在上个世纪90年代,中央电视台孕育了一批响当当的电视新闻节目和综艺娱乐类节目,包括《幸运52》和《非常6+1》。

  1997年,李咏29岁,公众知名度不高。一天,他的一个大学同学找到他,让他给一个外国宣传片配音。那个片子与他见过的历史片、纪录片、教科片都不一样,视频里的颜色花花绿绿,人们闹闹哄哄,印着英文字母“GO BINGO”。

  他好奇啥意思。同学告诉他,“去博彩。”他那位同学是欧洲一家传播公司驻中国首席代表,那家公司在全球娱乐界享有盛名,他们靠做节目、卖技术和卖服务起家。李咏见到《GO BINGO》时,它已经在英国播出30年。

  《GO BINGO》震惊到了李咏,这是一档直播节目,演播室大门敞开,观众可随时购票进入现场参与博彩竞猜。每天的奖金高达2万英镑。

  国内还从来就没这么玩儿的,李咏想把这档节目引进到中央电视台,他与同学一拍即合。李咏决定去找领导沟通一番,最初找到的两个领导都拒绝了他,直到把节目样片送到央视二套,时任广告信息中心主任谭希松答应了李咏。

  《GO BINGO》改名《幸运52》,1998年11月22日,首期节目在央视一套播出,李咏是主持人,节目以场内外互动方式开设,打破娱乐类、知识竞赛类节目界限,有机地融合游戏与知识普及,充分调动观众参与热情。知识性、游戏性与竞赛性并重。

  就在节目播出三个月后,那家公司没收到央视的版权服务费,把技术专家撤回国了,只留下一个总监在北京盯着节目。

  在一次节目录制现场,从那家公司那里购买来的设备出了问题,国内工作人员和那位总监都没办法解决。李咏着急坏了,他在一直在台上和现场观众侃了40分钟,最后,工作人员让他放弃,设备真没法儿修好了。

  不久后,中央电视台,换了新台长,那位台长把《幸运52》救活,让李咏一个人扛大梁。有人问这档节目为什么叫“幸运52”,他思来想去说:一年52周,周周都幸运嘛。

  当人们再问起类似问题时,已经是《非常6+1》了,这档以反映百姓真实生活,帮助普通人圆梦舞台为主题的节目,让李咏认识到了广袤国土上的万千普通人。

  他喜欢录节目的感觉。每次他从楼上的化妆间走出到主舞台,全体观众起立,手中挥舞着荧光棒,齐声欢呼:“李咏!李咏!李咏!”他感动得不得了。

  他在节目里有一个主张:伺候人民。既然要伺候,那就童叟无欺。跪着与三岁半小孩儿讲话,衣领任由观众撕扯,只要观众开心,他怎么着都信。

  很多人倒是知道李咏这一个名字,但见到他人,总会对不上号。他们把《永乐汇》叫做“那个吃饭的节目”,把《非常6+1》叫做“那个砸蛋的节目”。

  很多时候他都在想:说白了,他们没把我当外人。主持人做到这份儿上,夫复何求?

  其实,李咏是影视巨星成龙在北京的“猪朋狗友”。2008年4月,李咏去参加成龙的生日聚会,把刚刚萌生的《咏乐汇》构想与他说了一下,想请成龙到时候帮忙,捧个场。

  节目真正开始启动,已经是9月份了,成龙在北京参加一个活动,主动打电话联系到李咏,询问《咏乐汇》录制的事情。这让李咏感动得不行。

  在节目录制前一天晚上,成龙喝了一点酒,两眼通红。录制当天,成龙化完妆后,他让其他人给他五分钟休息一会儿。五分钟后,成龙精神饱满,出现在录制现场。

  李咏把成龙的这种工作状态叫做“专业精神”,与内地的一些“大腕儿”相比,实在太有点儿那啥了。

  2013年,李咏辞职,和崔永元一样到中国传媒大学任教。哈文在2015年导演完春晚之后也辞职,到中国传媒大学读博士。

  3月19日,央视三套晚间播出的《向幸福出发》男主持人从李咏换为李佳明,李咏辞职的事情基本算是公布于大众了。

  3月20日,李咏的人事关系正式从中央电视台转入中国传媒大学,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副教授。这位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前身北京广播学院88级播音系的毕业生,回到了自己的母校。

  在南方周末当时对李咏的采访中,李咏强调自己是“正常调动”而不是“辞职”,“央视培养我这么多年,给了我很多机会,用另外的方式不太仗义,加上在体制内待惯了,也没那个胆。”

  在央视时,有人把李咏与其他几位主持人称做“CCTV四大天王”。这个定位他不喜欢。

  有一段时间,全国掀起一股“反对娱乐庸俗化”风气,女主持人不准穿奇装异服,男主持人不准留长发,不准染发。有人拿李咏说事儿。

  领导站出来说,大家别什么事儿都看李咏,他是特例,特例。这句话没说表扬,也没说批评。后来李咏领悟了领导这句话,把自己定位成“CCTV版NBA球星罗德曼”,特立独行,标新立异,多他闹心,少他又缺点什么。

  李咏在央视创造了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一个高峰,离开了央视以后,电视综艺时代也宣告式微,那个疯狂的冒险时代,渐行渐远,现在已是《创造101》《奇葩说》的时代。

  [1].《咏远有李》;李咏;长江文艺出版社;北京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;2009-01-01

  [4].《对话李咏:我的心理年龄三十岁 否认投奔云南卫视 (4)》;武汉晚报;2009年11月23日